Saturday 15 November 2014

阿拉伯人如何看待與稱呼"伊斯蘭國"(IS, ISIS, ISIL, Da'ish)

有關阿拉伯人與"伊斯蘭國"(IS, ISIS, ISIL)間的關係,本文先從一些比較大眾取向的影音作品開頭,來反映一般阿拉伯人對"伊斯蘭國"的觀感。

黎巴嫩樂團"大消逝"(الراحل الكبير)諷刺"伊斯蘭國"(ISIS, ISIL, IS)領袖所作之歌曲"開拓者巴格達迪陛下"(مولد سيدي البغدادي, 中文字幕)

巴勒斯坦喜劇諷刺"伊斯蘭國"(IS, ISIS, ISIL)專門殺害阿拉伯穆斯林與基督徒(中文字幕)

在第二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一個許多人可能不太熟悉的一個新詞Da'ish(داعش,發音近似"達依許"),這是阿拉伯人對該組織最常用的稱呼,其來源取自"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阿文縮寫Da'ish普遍被用作對該組織的貶稱。有關於阿拉伯人對Da'ish的定位,可參考約旦的諷刺卡通《如何製造Da'ish》(كيف تصنع #داعشي؟, 中文字幕)

目前阿拉伯人諷刺Da'ish最大卡司的影片,可能要屬伊拉克音樂影片"迷信國度"(دولة الخرافة,該名取自阿語"哈里發國[دولة الخلافة]"諧音),不但出場歌手與演員眾多,登場角色還包含了撒旦、美國牛仔、蝙蝠俠中的小丑、史達林、海珊時期的軍官,甚至還有人扮演Da'ish領袖巴格達迪,影片最後以巴格達迪自爆收場

阿拉伯語中原本不存在"داعش"一詞,與該字最接近的阿語字詞是Da'as(دعس),意思是"踐踏、蹂躪或破壞"。以下,我們來簡單看一下阿拉伯語的字根規則,就不難理解為何Da'ish會是一種貶稱。

跟英語不同,屬於閃族(ساميون)語系的阿拉伯語,字根變化相當豐富,理論上每一個字根都可以衍生出超過五十個字。不過在實際上為避免混凝或饒口,一個字根最多只有二、三十個衍生字會被使用。要探討Da'ish為何是一種貶稱,我們只要理解最簡單主動分詞(اسم الفاعل)的規則就好了。

在阿語中,只要名詞母音結構呈現如"فاعل"者,都可以視作為"從事某事的人或物",以下讓我們看幾個例子:

كتب,書寫(Katab,卡塔布)→كاتب,書寫者=作者(Katib,提布)
ولد,生育(Walad,瓦拉德)→والد,生育者(陽性)=父親(Walid,瓦利德)
                                           →والدة,生育者(陰性)=母親(Walida,瓦利達)
شهد,見證(Shahad,夏哈德)→شاهد,見證者、目擊者(Shahid,夏希德)

حسب,計算(Hasab,哈撒布)→حاسب,計算之物=電腦(Hasib,哈希布)
جمع,聚集(Jama'a,賈馬阿)→جامع,聚集眾人處(陽性)=親真寺(Jami'a,賈米阿)
                                              →جامعة,聚集眾人處(陰性)=大學(Jami'aa,賈米阿~)

以此類推,我們只要將دعس(Da'as)轉換成داعس(Da'is),就可以得到"踐踏者、蹂躪者或是破壞者"的意思了,而Da'ish一詞,就剛好與"踐踏者、蹂躪者或是破壞者"這麼相似。由於Da'ish的貶損意涵,該組織不但厭惡此一稱呼,據報還會在其領地內鞭打使用此一稱呼者(來源:Slate)。

根據阿拉伯學術與政治研究中心(المركز العربي للأبحاث ودراسة السياسات)之最新民調,平均有85%的阿拉伯人對Da'ish持負面態度,而只有11%的阿拉伯人對Da'ish持正面態度。如果你認為阿拉伯人對Da'ish的觀感還不夠負面。可以比較一下同份民調中,阿拉伯人對美國在中東政策的評價,平均有73%的阿拉伯人對美國中東政策持負面態度,而有20%的阿拉伯人對美國中東政策持正面態度。也就是說,Da'ish的存在,對阿拉伯人來說,比美國的中東政策更不受歡迎。另外,平均有59%的阿拉伯人,支持由美國主導的軍事同盟,繼續空襲Da'ish。

各國阿拉伯群眾對Da'ish的觀感,與同份民調群眾對美國中東政策的觀感相比,顯示Da'ish比美國更不受阿拉伯人歡迎(來源:阿拉伯學術與政治研究中心)

Da'ish在阿拉伯國家普遍不受歡迎的原因,並不難理解。Da'ish一方面自稱"伊斯蘭國",自視為全球穆斯林的領導與最高權威。但同時又在擴張勢力時,犯下諸多暴行,包括殺害大批不願服從之穆斯林、迫害宗教或種族少數族群(包括種族或派系不同的穆斯林、例如庫德族的穆斯林與什葉穆斯林),以及炸毀多座清真寺與穆斯林先賢陵墓等等。有關Da'ish的暴行,一般媒體已有諸多報導,在此不額外贅述。

Da'ish摧毀先知尤尼斯清真寺(جامع النبي يونس)。由於該清真寺包含了伊斯蘭教、基督教與猶太教共同先知尤尼斯(يونس,在基督教中稱作"約拿")之陵墓,而被Da'ish以偶像崇拜為由炸毀,在該清真寺被摧毀前,許多穆斯林與基督徒都常造訪該清真寺暨陵墓

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在聽證會上表示,由於Da'ish與全球眾多穆斯林為敵,且Da'ish不配其所渴望的稱呼,凱瑞稱他傾向稱Da'ish為"伊斯蘭之敵"(Enemy of Islam)(來源:華盛頓郵報 2014/9/18)

由於阿拉伯人對Da'ish的普遍反感,自然不會認同其"伊斯蘭國"的自稱。除了Da'ish的稱呼以外,埃及教義詮釋中心(دار الإفتاء المصرية)也建議媒體改稱該組織為"伊拉克與敘利亞蓋達分離組織"(al-Qaeda Separatists in Iraq and Syria, QSIS),而不要稱其為"伊斯蘭國",該中心之總教長夏齊‧易卜拉欣‧亞拉姆(شوقي إبراهيم علام)稱,該組織不但對教義理解扭曲,且稱其為"伊斯蘭國"會塑造對穆斯林錯誤之刻板印象。英國與美國的穆斯林則建議稱其為"非伊斯蘭國"(Un-Islamic State)。

由於在阿拉伯國家普遍不受歡迎,Da'ish給自己貼上的宗教標籤,常會被阿拉伯人刻意抹除,例如此一在約旦卡通中被醜化的Da'ish,旗幟上原本的宗教標語,被替換成了"我們不信教"(لا دين لنا)以及"我們砍人頭"(نقطع رؤوس الناس)(來源:Kharabeesh)

在對Da'ish最為反感的黎巴嫩,一度還流行焚燒Da'ish旗幟的活動,影片中焚燒旗幟上的宗教標語也被改成"恐怖份子沒有神"(لا إله للارهاب),以免爭議

最後,我們還是得回顧一下支持Da'ish的11%,以及他們從何而來。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Da'ish的阿拉伯支持者,多來自於埃及、約旦與葉門的邊陲社群,通常都是一些貧民窟。當地住戶稱,支持Da'ish的原因,因可追溯至高失業率與警察的武力鎮壓,且Da'ish支持者多為年輕人。

在敘利亞,Da'ish徵募活動中的年輕聽眾,據Da'ish成員的發言,當地中老年人多以恐懼的眼光看待Da'ish,並避免接觸Da'ish,Da'ish的成員與支持者也多為年輕人(來源:VICE News)

有關於這些支持者的意識型態,在先前的文章"我能了解,為什麼西方人會想加入像ISIS一樣的聖戰運動,因為我也差點是其中一員"已略有提及,在本文附上英國安全局(MI5)的恐怖主義報告來相呼應,根據該份報告:

「許多投入恐怖活動者都並未有規律的宗教活動,且絕非宗教狂熱者。許多人缺乏對宗教文獻的研究,而且事實上可以被看作是宗教的新手。鮮少人來自具熱忱信仰的家庭。其中有些人會吸毒、酗酒或是召妓。MI5指出,證據顯示,強烈的宗教認同反能保護一個人免於暴力的激進思想。」

Da'ish在領土擴張後,很快就會把佔領地反對他們的宗教勢力剷除。Da'ish在攻佔摩蘇爾(الموصل)後,即要求當地素尼派教長宣誓效忠,不從者處死。Da'ish一個月內就在摩蘇爾處死了十三名素尼派的教長,其他不從的教長紛紛流亡。相同的規定也適用在其他Da'ish領地。圖為教長遭到處死的光之清真寺(جامع النوري) (資料來源:雪梨晨鋒報)

根據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政治版總編馬赫迪‧哈珊(مهدي حسن)的整理 
專家指出了激進化的原因:包括自身道德觀的崩毀、欠缺情感依托、同儕壓力,或是找尋新的認同感、歸屬感或是生命目標。就像2010年三月,人類學家亞特蘭(Scott Atran)在參議院上所指出的一般:『啟發今日世界上最駭人恐怖份子,並不是《可蘭經》或是宗教教育,而是自覺能從朋友眼中獲得尊重與榮譽感,並因此活動來得到興奮感。』亞特蘭稱想成為恐怖份子的人是“無聊、失業、大才小用且不被重視的年輕人,他們聖戰是平等主義的實踐方案、令人振奮、榮耀而酷炫”。

宗教當然也有其扮演的角色,一種被扭曲與政治化的伊斯蘭被用作他們的"情感媒介"(根據亞特蘭的說法),他們藉由此媒介來表達憤怒,或是號召其他穆斯林來加入。」

那些最駭人的武裝團體的分佈,恰恰反映了這種"社會邊陲論"的說法,你不會聽到那些所謂激進武裝組織崛起於伊斯蘭傳統的宗教中心,那些組織不會出現在麥加(مكة)、不會出現在麥地那(المدينة المنورة)、不會出現在開羅(القاهرة)、不會出現在馬什赫德(مشهد,伊朗什葉派聖地),更不會出現在伊斯坦堡。這些組織往往崛起於戰亂頻繁的邊陲地帶,例如阿富汗、奈及利亞北部、索馬利亞,或是車臣。即使是在戰亂中的伊拉克與敘利亞,Da'ish也沒有崛起在大馬士革(دمشق)、巴格達(بغداد)或是納賈夫(النجف,伊拉克什葉派聖地),而作為什葉派聖地的薩馬拉(سامراء),即使位於靠近Da'ish的伊拉克北部,也一直沒有淪陷,而作為伊拉克軍在前線的防衛重心。

如今我們知道,這些社會邊陲者殺人的理由,與世界其他各處的隨機殺人犯沒什麼兩樣,但他們能利用宗教作為匯集的平臺。Da'ish之所以自稱"伊斯蘭國",不是因為要號召或統治所有的穆斯林,他們只要也只能號召所有穆斯林的社會邊陲者。而以全球穆斯林的龐大人口來看,光其中的社會邊陲者就已然足夠。潘朵拉之盒已被打開,我們看到許多在西方國家失業的穆斯林青年加入Da'ish,許多在敘利亞內戰喪失雙親的孩童加入Da'ish;但Da'ish的行動還反過來讓西方國家的穆斯林更加被歧視。這樣的惡性循環,不是武力就能止住的。

9/11,十個阿拉伯國家宣佈,與美國組成共同打擊Da'ish的軍事同盟

今年9月12日,加拿大籍的伊斯蘭教長塞伊德‧蘇哈爾瓦迪(سيد سہروردی) 遭到女子駕車撞擊,女子指控蘇哈爾瓦迪是恐怖份子。然而蘇哈爾瓦迪卻是穆斯林反恐聯盟(Muslims Against Terrorism)的創辦者,同時也一直強力批判Da'ish的作為(來源:卡加利新聞)

加拿大律師胡賽因‧哈瑪尼(حسين الحمداني) ,哈瑪尼在與加拿大國安機構的合作,對可能加入Da'ish的加拿大穆斯林進行輔導,哈瑪尼已成功勸退十名年輕人(來源:加拿大廣播公司)

 مع السلا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