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0 December 2012

穆斯林與猶太人是否為敵人

寫作動機:在先前有關以巴衝突的文章中,有些讀友誤會穆斯林與猶太人一千多年來都處於敵對狀態,故翻譯相關文章以供研究
 
各國義士:拯救猶太人免於納粹屠殺的穆斯林 
(來源:The Huffington Post)

2003年,本為卷商,但轉為攝影師的美國猶太人諾曼‧喬許曼(Norman Gershman)打算找出更多的各國義士(חסידי אומות העולם,下文解釋)。

他的發現令他極為震驚,而他也更進一步促使這個驚人發現,展覽於聖路易斯(St. Louis)一所猶太會堂。

根據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יד ושם) 表示:各國義士是"一批在猶太人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中,挺身而出"的非猶太人,"這些少數人為維護人道價值,展現了難以置信的勇氣。"

喬許曼的發現關係到猶太大屠殺與阿爾巴尼亞穆斯林,這些阿爾巴尼亞的村民與農民,為保護猶太人免於納粹德國追殺,不惜令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

阿爾巴尼亞穆斯林巴哈蒂‧賽伊迪‧波依希(Bahrije Seiti Borici)因甘冒生命危險,庇護猶太人而獲以色列政府頒授證書表彰

義大利在1939年入侵阿爾巴尼亞,並一直佔領該國直到1943年本尼托‧墨索里尼政權遭到推翻為止,隨後阿爾巴尼亞又遭納粹德國接管。喬許曼估計,在阿爾巴尼亞這個穆斯林高達70%的國家,在戰前全國只有200名左右的猶太人。

在二次大戰期間,阿爾巴尼亞的猶太人激增十倍,許多都係為逃避他們在波蘭、捷克、南斯拉夫、希臘與義大利所遭到的迫害。喬許曼表示,在二戰期間,阿爾巴尼亞是唯一猶太人口呈現增長之歐洲國家。

然而在二戰後,這些庇護於阿爾巴尼亞的猶太人,又被迫逃離致以色列或其原居住國家。此乃因戰後阿爾巴尼亞的共產政權決定驅逐猶太人,使這批猶太人與他們的穆斯林恩人失去聯繫。

 1942年,受阿爾巴尼亞穆斯林庇護的猶太兒童於卡瓦亞(Kavajë)的壽星慶典合影

紐澤西出身的喬許曼,在2003年找出了該歷史事件的相關線索,並在最終前往阿爾巴尼亞訪問那些曾參與拯救猶太人,且現仍存活之穆斯林。喬許曼還說參與拯救猶太人的不只有穆斯林,也有東正教與天主教信徒。

所有拯救猶太人的阿爾巴尼亞人都因受到當地一條榮譽戒律"Besa"所啟發,喬許曼稱,該一文化概念字面意義為信守承諾」。阿爾巴尼亞人甘冒生命危險,僅僅只是因為要幫助鄰人的簡單概念。

在以色列繼續其計劃的喬許曼於電訪中表示:「我們決定將焦點放在穆斯林身上,因為誰曾聽過穆斯林拯救猶太人?」

阿爾巴尼亞人不是唯一在二戰期間拯救猶太人的穆斯林,巴黎大清真寺教長錫‧加都爾‧本‧哈布利德(سي قدور بن غبريط)也曾庇護眾多猶太人,把他們偽裝成穆斯林讓納粹無從迫害,其中包含猶太歌手撒利姆‧哈拉里(Salim Halali)哈布利德的事蹟在法國被攝為電影《自由人》(Les hommes libres)

喬許曼的研究,最終成就了他最近在美國以馬內利寺(Congregation Temple Emanuel)的攝影展:《Besa:生命的準則》,以及他的著作:《Besa:在二戰中拯救猶太人的穆斯林》。

該起攝影展展示了出自於宗教上的義務感,自發拯救猶太人,使其能免於遭遣送至納粹集中營的阿爾巴尼亞穆斯林村民。

喬許曼說道:「Besa是個文化概念,但對阿爾巴尼亞穆斯林來說,此一概念在他們的信仰中同樣根深柢固。

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歷史與宗教研究學教授艾哈邁特‧卡拉穆斯塔法(Ahmet Karamustafa)表示尊重生命,是穆斯林所普遍承認的普世價值。

卡拉穆斯塔法表示:「保護生命,總是被伊斯蘭法學家與神學家,列為最優先的道德與法律準則。」

自2006年起,喬許曼的攝影展即在全球巡迴展覽,從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開始,到紐約的聯合國總部,以及從土耳其到德克薩斯間各地的清真寺、猶太會堂、大學,或是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所出展的30張照片中,包括了阿爾巴尼亞村民萊姆‧巴拉(Lime Balla)。這名1910年出生的婦女告訴喬許曼,在1943年的伊斯蘭齋月,共有17名猶太人集體從首都地那拉(Tirana)逃至她所在的村莊喬志村(Gjergi)。

 萊姆‧巴拉,在二戰期間志願冒生命危險,提供猶太人庇護的阿爾巴尼亞穆斯林之一

根據喬許曼的記載,巴拉表示:「我們將猶太人們分居於各戶人家。雖然我們很窮,連餐捉都沒有,但我們還是不準他們付食宿費給我們。我們一起耕作分擔伙食,我們將他們喬裝成跟我們一樣的農夫。當地的警察雖然知道,卻沒有回報給上層知道。」

以馬內利寺的董事大衛‧雪曼(David Sherman)說這間猶太會堂「相信這是教育大眾的絕佳機會,這段歷史是對話與寬容的典範。」

該會堂之猶太教師賈斯汀‧克柏(Justin Kerber),說他們革新會(Reform congregation)此展的一個目標,即是對抗媒體對當今穆斯林與猶太人關係的普遍描述。

克柏表示:「媒體有太多關於穆斯林與猶太人衝突的報導。我們必需要告訴世人,那不是故事的全部,而那些即是穆斯林與猶太人相互尊重、寬容與愛的表現。這也是我們參與兩者對談的絕佳機會。



下文為美國伊斯蘭關係協會(CAIR)副董事艾哈邁德‧雷哈布(أحمد رحاب)規勸埃及總統穆罕默德‧穆爾希(محمد مرسى)不要參與,或甚至去抵制公開仇視猶太人的禮拜

不神聖的禮拜:猶太人不是我們的敵人(來源:The American Muslim

隨著我每天在美國對抗當地的穆斯林歧視,我對各類種族歧視的厭惡日漸增加,尤其是反猶太主義。同時,這也讓我更加認同去對抗所有的種族歧視。

確實,就像世界上所有的種族一樣,穆斯林與猶太人也同樣有種族歧視的惡習。

一埃及教長於總統穆罕默德‧穆爾希參與之禮拜上,公開說道:「要神處理猶太人,驅逐他們的軍隊。」

問題的根源在以偏概全。

沒有人會不同意去激烈批評或譴責由穆斯林所犯下之恐怖攻擊。而我作為穆斯林,更對穆斯林犯下該類行徑感到加倍的反感,一來我為受害者感到遺憾,二來我為犯行者以我的信仰之名從事此等不法,感到震怒。

同樣的,我也不會不同意去正當譴責以色列政府對巴勒斯坦人之侵略性與壓迫性政策。作為受社會正義所感召之全球公民,我理應反對此類政策與行動。

但事實上不論是穆斯林歧視,或是反猶太主義的根源都一樣:以偏概全。當我們在反對一部份穆斯林或猶太人之行為時,必需避免去仇視全體的穆斯林或猶太人。這是疏於思考又不道德的邏輯錯誤。

也因此,在我看到一部埃及清真寺的禮拜影片中,一名教長於總統穆罕默德‧穆爾希以及眾多高官前,公開說著「要神處理猶太人,驅逐他們的軍隊。」,我感到極度的震驚。(以色列新聞機構Memri將"要神處理猶太人"錯譯為"要神消滅猶太人",影片中的阿語是"اللهم عليك باليهود",不是"اللهم دمر اليهود")

這樣的宣禮詞在埃及清真寺並不十分罕見(我常去過埃及的清真寺),在所有阿拉伯人的清真寺很可能也是如此。

我反對這樣的祝禱,這樣的佈道文是有違道德與伊斯蘭價值的。我曾在偶然碰到此類講道時,數度向教長投訴,而且我並不是唯一因此挑戰教長的人。

我能理解那些教長,或是接受此類發言的人,所可能提出之主張。我能理解這是源自於最近的政治與歷史演變,而非是對我們閃族同胞的永久仇視。我能理解對許多教長與聽眾而言,他們說的"猶太人"實際上指的是以色列,尤其是指以色列的非人道政策。我能理解,這部份上是因為以色列自視為"猶太人的國度",並將猶太人血統視為賦予公民權之唯一標準,而不論其出生地。我也能理解,許多對這樣的宣禮詞偶然回以「阿敏」(آمين,意同基督教的阿們)的聽眾,並不會在實際生活上去歧視他們所碰到的猶太人,事實上,他們在禮拜中只是冷漠的旁觀者,就像穆爾希一樣。(穆爾希最近才因稱以色列總統希蒙‧佩雷斯為好朋友而在埃及本土遭到批評。)

我能理解這些主張,但我不接受這些主張:我重複一次這是有違道德,且完全不符伊斯蘭精神的。以下就是我的原因。

首先,不應該為了最近的政治與歷史事件,去改變穆斯林永久不變之信仰準則。更明確的說,不論處於何種環境下,我們都不應鼓動對特定個人或群體之不義言行,就這個例子來說,對猶太人的不義言行。有許多猶太人並非是以色列公民;除此之外,有許多以色列公民並不同意他們政府對他族所施行之不法政策;更甚者,當有猶太人在以色列施行種族隔離政策,或是在美國鼓動仇視穆斯林的同時,也有猶太人在最前線為巴勒斯坦人爭取人權,為遭歧視的穆斯林的發聲。後者的行徑就算說是英勇也不為過。因此,只因為某國政府的特定行徑,就概括將其民族所有人都視為有罪,是既不合理也不合邏輯的,以色列與猶太人也同樣包括在內。

聖城衛士會(נטורי קרתא)係反對以色列非人道種族隔離政策,以及支持巴勒斯坦人權主權之最大猶太教派

再者,近來的政治歷史事件在本質上只是暫時的,而並非永恆不變之真理。這樣的政治衝突並不存在於過去,而且很有可能在未來得到解決。因此,在宗教禮拜這種亙古不變的儀式上去攻擊猶太人,無疑是有問題的。

 考慮以下的例子:歷史上有兩度,逃脫歐洲宗教迫害的猶太人,在伊斯蘭世界得到了庇護,一次發生在穆斯林治下的伊比利亞半島,另一次發生在鄂圖曼帝國。而撒拉丁,這位因其對抗十字軍之事蹟,而得到東西方史學家高度評價之名將,他本人就聘請著名的猶太哲學暨醫學家邁蒙尼德(רמב"ם),作為其御醫。事實上,邁蒙尼德大半輩子都穿梭於各穆斯林王侯的宮廷之間,他也是公認在猶太教塔木德(תלמוד)經典上,最具影響力之經學家,他的"邁蒙尼德誓詞",在伊斯蘭世界與"希波克拉底誓詞"(Hippocratic Oath)成為同等重要的醫師準則。我一位美籍埃裔的穆斯林朋友─希夏姆‧哈桑巴拉博士(Dr. Hesham Hassaballa),在他成為醫生時即起誓邁蒙尼德誓詞。他並不知道邁蒙尼德這個拉丁翻譯之姓名,但一眼就能認出邁蒙尼德的阿拉伯姓名阿布‧伊穆蘭‧穆沙‧本‧邁伊穆‧本‧烏拜伊達拉‧阿爾庫圖比(أبو عمران موسى بن ميمون بن عبيد الله القرطبي)。邁蒙尼德也戴頭巾,也會說阿拉伯語。然而,仇視穆斯林或是猶太人的人們,都肆意在竄改過往的歷史,而我又能怎麼辦。無法想像在那個時代的清真寺,會有這樣敵猶太人的禮拜。過去充滿包容性的歷史,是穆斯林偉大的歷史遺產,而今日猶太人的禮拜,卻是個極為讓人可恥的對比。

以色列鈔票上的邁蒙尼德,邁蒙尼德是撒拉丁的御醫以及伊斯蘭世界重要的醫學家,同時也是猶太塔木德經典最重要之經學家
伊比利亞半島穆斯林王朝有著大批的猶太人口,當地最後一位統治者穆罕默德十二世(محمد الثاني عشر)向西班牙投降時,還簽約保障猶太教徒與穆斯林之信仰自由,不過隨後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Isabel I)即毀約迫害猶太教徒與穆斯林
西元1799年,拿破崙進攻阿克城時,擔任鄂圖曼總督傑扎爾‧帕夏(Cezzar Paşa)的參謀海依姆‧法爾希(חיים פרחי)即為猶太人,法爾希在該役擊敗拿破崙上,扮演重要角色,也終結了拿破崙進軍耶路撒冷之野心

再來一個例子,猶太人製作之食物是被視為符合穆斯林清真認證(حلال)之食品,穆斯林在教旨上也可與猶太人相互通婚。從神學與歷史的角度,猶太人是獲伊斯蘭教所承認的有經者(أهل الكتاب),也是在宗教上最接近穆斯林的一群。為什麼我們現在就能突然將猶太人視為宿敵,而且這種敵意是以他們的信仰為依據,而不是他們個人之行為。我們要反對的,是那些嘗試要傷害我們的個人,而非他們所屬的整個宗教群體。可蘭經揭示道:「沒有靈魂要承擔其他靈魂之罪孽(وَلَا تَزِرُ وَازِرَةٌ وِزْرَ أُخْرَى)。」事實上,我們應該以同等的力道去譴責所有犯下此等惡行之輩,而不論其信仰,不管穆斯林或是猶太人都是如此。請問薩達姆‧海珊或是巴夏爾‧阿薩德的暴行就有比較讓人能接受嗎?只因為他們是穆斯林?那些在宗教節慶中,攻擊清真寺的巴基斯坦炸彈客,也因為是穆斯林,他們的行徑就有比較讓人能接受?當然不會!所以,我們會因為這些攻擊穆斯林的穆斯林,就要求神「處理穆斯林,驅逐他們的軍隊」?

前伊拉克總統海珊與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皆因其鎮壓異已的鐵腕統治,而在伊斯蘭世界惡名昭彰,儘管他們同樣也有著穆斯林的身份

第三點,就算我們成功避免以偏概全,將焦點放在那些犯惡行之人的身上,就算如此,在宗教禮拜上也應是祈禱他們能去悔改,而不是去詛咒他們。這也是我自己在週五講道時的用字準則,我相信唯有這樣才更符合伊斯蘭之價值與世界觀─人們應要糾正罪行,而不僅僅是消滅罪人,這也是吉哈德(جهاد:對抗邪惡)的最終目標。

因此,我無法潛藏我的蔑視,公開譴責那樣的"宗教禮拜"同時是仇視猶太人與違反伊斯蘭精神的。

當然,我們在阿拉伯人與以色列的衝突上不該妥協,我就像許多人一樣,相信一切應以為遭壓迫之巴勒斯坦人伸張正義,來作為前提。但不論我們對該起衝突的情感多麼強烈,都不該因此破壞我們的信仰的原則,或是讓我們違背道德去誹謗全體猶太人。我們更不該像那些仇視穆斯林的人一樣,蓄意將政治衝突升級成宗教間的戰爭,儘管對方是本意良善之宗教。

我呼籲穆爾希不要參與這樣的宗教禮拜,或能主動的去抵制這樣有違道德與伊斯蘭價值的行徑。我保證我將用我在埃及的網絡去傳遞這樣的訊息。

最後,讓我們為穆斯林與猶太人間之和平祈禱

مع السلام

Wednesday 21 November 2012

伊斯蘭世界的超級英雄─《The 99》

我告訴動畫的製作人們,只有當猶太孩童將《The 99》的英雄都看做猶太人、基督教孩童將《The 99》的英雄都看做基督徒、穆斯林將《The 99》的英雄都看做穆斯林、印度人都將《The 99》的英雄都看做印度人,那我才會認為我的期望被真正付諸實現。
2010年由Endemol影音娛樂公司與堤希齊爾(تشكيل)漫畫所合作釋出的《The 99》阿拉伯語版預告片(中文字幕)
部份角色介紹:
力士─賈巴爾(جبار الضخم):
本名:納瓦夫‧阿爾比拉勒(نواف البلال)
國籍:沙烏地阿拉伯
年齡:19歲

在意外發生前,納瓦夫一直都只是名普通的青年。當他帶著自己的妹妹娜雅芙逃離勒索者的追捕時,不慎踩到地雷,地雷震碎了一旁的寶石,寶石的碎屑也因此刺入他的體內。納瓦夫保護了她妹妹免於地雷的傷害,但在他體內的寶石卻造成了他身體驚人的改變。

突然間,這個魯鈍的青年,變成一個高過兩公尺、重近兩百公斤的巨人。納瓦夫的世界觀非常純樸、甚至過於童真,但他有極強的道德感,也因此有時成為隊伍中的良知所在。他跟努拉以及穆米塔都是很要好的朋友,前者是繼他之後第二個入隊的夥伴,後者則不但是他切磋武藝的對象,也是在他協助下才被徵召入隊的夥伴。

能力:超強的體力與耐力

照耀者─努拉(نورة المنيرة)
 
本名:丹娜‧易卜拉欣(دانة إبراهيم)
國籍:阿拉伯聯合大公園
年齡:18歲 

丹娜‧易卜拉欣的父親給予她所想要的所有東西,但卻總是沒有時間陪她。丹娜雖然沒有富家千金的驕縱,但總是十分孤獨。她在阿聯夏爾迦(شارقة)公國的大學唸書時,被人綁架。歹徒將她關入洞中,她在黑暗中嘗試以雙手與湯匙掘土逃生生路。(譯者按:原來湯匙掘土的老梗世界通用...)

在丹娜掘土逃生的過程中,她發現到一個小盒子,她將盒中明亮的寶石用來照明。但歹徒又再度逮住了她,嘗試逃亡的丹娜被歹徒緊追在後。追上的歹徒先是與娜一陣推擠,接著就冒出一道灼眼的閃光。當警方抵達時,只看到歹徒驚嚇的倒在地上,以及因惶恐而低聲啜泣的丹娜。

掌握了真實之光的丹娜可看透人心善惡,她很快就成為了努拉─黑暗中的照耀者,並成為了《The 99》的第二個成員。她與賈巴爾交好,但與將她視作溫室花朵的穆米塔不合。雖然還是青少年,但努拉的思維在許多層面上都是小組中最成熟的。她也是蘭姆齊博士最為信任的成員,也被相信在危急時刻能領導小組成員走出困境。

能力:
可以洞見他人內心的真實之光,也可容許或逼迫對方看見自己內心的真實之光,從而明瞭其內心善惡。
※可以自由創造光的投影,也因此得以讓眾人隱形
※可以產生各種與光相關之錯覺,例如海市蜃樓

磨難者達爾(ضار المصيب)
本名:約翰‧魏勒(John Weller)
國籍:美國
年齡:22歲

約翰‧魏勒曾經是個前景美好的傑出青年,直到一名酒駕者撞上他家的座車。約翰不但因車禍喪失了所有的親人,他自己也因此半身不遂,而必需終生坐於輪椅上。理想破滅的他也因此變得憤世嫉俗。

一名護士將一顆奇異的石頭贈予約翰,說那美麗的寶石可能擁有某種精神能量,能治癒約翰的心靈。約翰最初半信半疑,但後來他發現,在擁有那顆寶石後,他只要將他的仇恨專注在任何人類或動物上,即能造成對方的痛苦。

約翰對他的新能力感到著迷,他用這項能力來懲罰造成車禍的人,尤其是害死他親人的酒駕者,他最終讓對方精神崩潰。最後,他也學會了如何消除痛楚。

雖然仍需輪椅來移動,他的隊友已協助將其改裝為一多功能之機動設備。他是個極難相處的角色,但在意外前,他是個性情敏感且有天賦的作家,而這些特質仍存在於其內心深處。

能力:可控制人類與動物的痛覺神經,以刺激或消除痛楚
 
破壞者─穆米塔(مميتة المدمرة)
本名:卡特琳娜‧巴博薩(Catarina Barbosa)
國籍:葡萄牙
年齡:17歲
卡特琳娜很早就是一個逃家的叛逆少女,因此她所有的東西都是靠打鬥得來的。她常常靠偷渡漂泊於各個國家,在艱困的環境下,成為一名傑出的武鬥家。

卡特琳娜抵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後,她假扮成男生參加了杜拜的摔角冠軍賽她在贏了數場比試被揭穿,而被取消資格卡特琳娜接著被埃及開羅的幫派頭目相中,她也成為了該組織的頭號打手,但她仍隱自己的真實性別。

納瓦夫,也就是《The 99》中的賈巴爾,在競技場與卡特琳娜有一場難分難解的格鬥後,邀請卡特琳娜加入他們的行列。

穆米塔的寶石被包覆於她格鬥用的特製拳套中。她仍然保有許多粗魯的特質,她往往喜歡挖苦人,特別是針對她認為是溫室花朵的努拉。但在加入《The 99》後,她為了彌補而開始學習,她也因此發現自己在西洋棋上潛藏的驚人天賦。蘭姆齊博士曾多次提醒她什麼時候不該當破壞者,以及什麼時候該接受自己的能量。

蘭姆齊博士似乎認為,只有穆米塔有辦法控制她自己的暴力天性,她可能是小組領導的最佳繼承人。這更令作為資深組員,又自視為天生領導的努拉感到洩氣。

 能力:強化的生命力、力量、速度、反應與敏捷度。

角色資料翻譯自《The 99》官網
視文章反應我可能會新增其他角色介紹


《The 99》作者納易夫‧阿爾穆塔瓦(نايف المطوع)博士於TED大會上之演講,表示他希望藉由此動畫促進文化溝通,並解釋蝙蝠俠與超人在被年輕的美國猶太人創造時是如何受到聖經啟發,所以他 也同樣由宗教啟發,創造內容無關宗教,而宣揚全球普世良善價值的故事。他介紹了若干參與製作《The 99》的美國超級英雄編劇與作者,以及他期望藉由此部作品所來促成的文化改變。
 



《The 99》的作者,科威特心理學家與企業家,阿爾穆塔瓦曾寫信給他的兒子們,說明他為何要以伊斯蘭精神為基礎,創造這批超級英雄。(下文引用自BBC):
    哈利德,你在911攻擊不久後出生在紐約,而我也早已決定從那些劫持伊斯蘭的武裝份子手中,拯救伊斯蘭,但當時我並不知道怎麼做。但其實答案早就顯而易見,這個既困難又簡單的答案就是把九乘上十一,也就是九十九。

     所以,我在三十二歲那年重新執筆,構想一個能在東西方同時都能流行的創作。我要回到那些被人們用來傳遞暴力與仇恨訊息的源頭,並以和平與寬容來取代之。我賦予我創作的英雄《The 99》來作為他們的特洛伊木馬,而伊斯蘭正是我的海倫皇后,我要她再回來。

    《The 99》代表了阿拉的九十九樣特質─慷慨、仁慈、智慧以及其他種種在你成長過程中,絕不會被新聞媒體用來形容伊斯蘭的特質。如果我能成功,等到你能讀這封信的時候,你甚至不會相信那樣的時代曾經存在。

    《The 99》的力量,來自巴格達智慧之宮(بيت الحكمة)的藏書,而巴格達則在1258年淪陷。其中的藏書來自全世界的宗教與文化。一項秘密計劃使用九十九顆寶石來拯救流失的知識,而這些寶石最終散落世界各地。這些寶石最終讓來自九十九個國家的少年男女成為《The 99》。

     拉雅,你在2006年1月出生,正值丹麥先知漫畫爭議,同時紐約時代雜誌也給予了《The 99》正面的評價,也因為那重大的一刻,在八個月後,才有著來自八個國家、代表了不同宗教的五十四個投資者,承諾贊助《The 99》,這樣的支持深深震撼了我。同年,《The 99》也作為漫畫在中東發行,並授權以許多語言刊登,並在北非、法國、印尼、南亞、西班牙與英國開始銷售。

    拉坎,你在2009年誕生的時候,很多都已經改變了。有賴一家伊斯蘭投資銀行的協助,我們的作品被允許進入全世界最保守的國家(此指沙烏地阿拉伯)。這個一度抵抗《The 99》的市場最終還是對其展開雙臂並表示支持,作品也更因此迅速蔓延。

    2009年也見證了科威特《The 99》主題遊樂村的開幕。看你哥哥們搭坐在英雄人偶肩上那一幕讓我流下了眼淚。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是知道孩子們能因卡通而共鳴,學會對自己人或其他族群都一視同仁,令我引以為傲,我的孩子。
  
 位於科威特的《The 99》主題遊樂村

    在你一歲生日,《The 99》的第一部動畫系列也將正式登場,達到這個里程碑也表示我們的角色與故事獲得了全球的迴響。也因此,《The 99》成為第一個伊斯蘭世界獲得全球普遍認可的影音資產。

我告訴動畫的製作人們,只有當猶太孩童將《The 99》的英雄都看做猶太人、基督教孩童將《The 99》的英雄都看做基督徒、穆斯林將《The 99》的英雄都看做穆斯林、印度人都將《The 99》的英雄都看做印度人,那我才會認為我的期望被真正付諸實現。

但孩子們,或許我想傳承給你們最寶貴的經驗是《The 99》跟合作夥伴們都同等的重要。沒有他們,我們的聲音大概只如單手鼓掌一般微弱。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但這只是個開始,而我希望我從你們的生命中離開後,你們能繼續傳遞這樣的訊息以收穫美好的成果。

抱歉再多嘮叨一句,但你們要知道:只有一個父親的愛才能創造出《The 99》。




抵抗《The 99》的頑石─美國保守派 (來源:CNN)

西元2010年,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稱讚《The 99》是美國與穆斯林嘗試溝通中"最具革新性的回應",而歐巴馬也鼓勵這樣的回應。這部動畫共有九十九個來自全球的超級英雄,他們展現了阿爾穆塔瓦所謂的全球普世價值,諸如慷慨與信任,並打擊壞人。

但是阿爾穆塔瓦,這名科威特臨床心理學家暨哥倫比亞商學院畢業生,表示一批鼓譟的少數族群,呈現了美國的伊斯蘭文化包容性的驚人問題。

當美國大眾知道一美國衛星電視台買下了該動畫,並打算在美國播映該節目時,保守派的部落客與作家迅速作出了回應。

Atlas Shrugs部落格創辦人帕蜜拉‧蓋勒(Pamela Geller),稱這部動畫是"文化聖戰的大屠殺進行式",而且還製作一篇挑釁的諷刺漫畫,其中將911攻擊的十九名劫機犯都描繪成超級英雄。


帕蜜拉‧蓋勒是美國猶太保守派的典型代表,她曾在一篇文章呼籲以色列要奪回加薩,用大型高爆彈報復火箭攻擊,不要理會《國土報》(הארץ,以色列主和媒體),把改革派通通趕出去

紐約專欄作家安德麗雅‧佩澤(Andrea Peyser)呼籲,美國人應感到羞恥並讓小孩都遠離電視,因為即將在小孩房中電視登場的是,是一批正義的伊斯蘭法超級英雄,其中還包括一名全身都要布罩住的蒙面英雄。

阿爾穆塔瓦表示,這樣的言論震住了該電視台:「突然該公司表示其無法確定上映日期,他們要我們有耐心,而我們也照做了。但到現在已經過了一年,該動畫在美國的電視首映也因此胎死腹中。」

電視台的資深通訊部副主任馬克‧克恩(Mark Kern)向CNN表示《The 99》是其中一部有可能在未來上映的節目,但就目前來說,沒有任何播映該節目之計劃。

阿爾穆塔瓦並不恥於與這些美國人對質:「這些人跟我們國家的激進份子沒什麼兩樣,他們都一樣糟糕,他們是知識界的恐怖份子。」

帕蜜拉‧蓋勒,也是《阻止美國伊斯蘭化》(Stop the Islamization of America)的作者,進一步稱阿爾穆塔瓦的回應是"可笑又裝可憐的言辭"。蓋勒說:「阿爾穆塔瓦整體上是個壓迫與歧視的人,而我鼓吹全人類平權,誰才是知識界的恐怖份子?」她還諷刺阿爾穆塔瓦既然要鼓吹中庸與寬容,又為何要創造一名蒙面英雄。

《The 99》英語版公開展示片段

阿爾穆塔瓦表示,蓋勒的批評很明顯的證實,對某些人來說,只要與伊斯蘭有關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好的。「我們都知道,鼓吹寬容的角色往往都是被一些極端份子所打壓。」阿爾穆塔瓦如此說道

至今,《The 99》仍未在美國上映。
 《The 99》英語版預告片
 「總有一天,不論是不是藉由此一管道,《The 99》會在美國上映。
مع السلام

Saturday 17 November 2012

以色列和平運動者:以軍擊殺哈馬斯指揮官,扼殺和平契機

葛森‧巴斯奇(Gershon Baskin),曾幫助以巴協調,而使以色列戰俘吉拉德‧沙利特(גלעד שליט)獲釋的以色列和平運動者,宣稱以色列執政者此一錯誤,將造成兩國人民的平白犧牲。


葛森‧巴斯奇,以色列和平運動者,也是以巴資訊研究中心(IPCRI)的創辦人

在哈馬斯(حماس)強人艾哈邁德‧賈巴里(أحمد الجعبري)遭害數小時前,賈巴里才剛取得以巴兩國永久停火協定之和平草案,其中還包括了避免以巴邊界衝突會引發戰爭之防範機制。曾幫助協調哈馬斯與以色列,成功贖回吉拉德‧沙利特的以色列和平運動者巴斯奇如此宣稱,巴斯奇在該次換俘協議後即與哈馬斯領導人維持穩定聯繫。

圖中為吉拉德‧沙利特,沙利特於2006年時遭哈馬斯俘虜,2011年於巴斯奇的調解下成功獲釋

巴斯奇在週四向以色列《國土報》(הארץ)表示 ,以色列領導階層知悉他正協同埃及情報組織嘗試促成以巴永久停火,但仍然執意要殺害賈巴里。

巴斯奇說:「我想,他們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而造成錯誤將導致眾多兩國人民之平白犧牲。這些人命根本不需犧牲。但決策者肯定是考量到他們的選票,而且即使犯下這樣的錯誤也再所不惜,因為他們能因戰爭得到更多的選票。」

當前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坦尼亞胡(בִּנְיָמִין נְתַנְיָהוּ)是屬於強硬派,他曾稱美國嘗試調停以巴是浪費時間,並且不像其他以色列領袖一樣承認以巴兩國和平方案,以巴對立在即將到來的議會大選對其政黨有利

在沙利特的換俘協議中,巴斯奇作為以色列代表大衛‧梅丁(David Meidin)與賈巴里的中間人而認識後者。巴斯奇表示:「賈巴里是真正掌政的政治強人,他的訊息管道總是來自拉齊‧哈瑪德(Razi Hamad);哈瑪德總是稱賈巴里為J先生。」

數個月以來, 巴斯奇每天都在與哈馬斯聯繫,以為永久和平協議作準備,即便在沙利特遭釋放後依然如此。

巴斯奇表示,在過去兩年賈巴里理解到了與以色列的一連串對立對哈馬斯與加薩(غزة)走廊的巴勒斯坦居民都沒有好處,而且只會造成無謂的傷害。而且好幾次賈巴里還阻止哈馬斯攻擊以色列。

 以色列國防軍(צְבָא הַהֲגָנָה לְיִשְׂרָאֵל)展示擊殺賈巴里之影片截圖

他還說儘管哈馬斯被捲入武裝衝突中,哈馬斯都會在無人居住的開闊地區發射火箭。巴斯奇澄清道:「那是有意要降低平民傷亡。」

巴斯奇在過去幾個月以來一直與哈馬斯、埃及情報組織與以色列三方協調,但他拒絕透露與之接洽的以色列官員姓名。數月以前,巴斯奇還上呈給以色列國防部長埃胡德‧巴拉卡(אהוד ברק)該份和平草案,而以色列還為了該份和平草案,成立了一多執政部門共組之委員會。這項協議主要是用來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之永久停火,以避免兩方重複性之武裝衝突。

巴斯奇說道:「以色列方最終決定不予行動,所以最近我只好再以實際行動促進和談。」這幾週來巴斯奇都在與哈馬斯以及埃及連繫,而這週他還在埃及與埃及情報高層以及哈馬斯代表會晤。他聲稱埃及對哈馬斯施壓,以阻止其攻擊以色列的認真態度,令他印象深刻。

以色列空軍於11月16日針對加薩市區之空襲行動,以色列稱空襲行動鎖定恐怖份子巢穴,目前已有28巴勒斯坦人遇害,已有12人確定為平民,包括2名孩童與1名孕婦(來源:Russia Today)

在談及賈巴里遇害時,巴斯奇說:「他本來就準備要死,他不是天使,也不是真正的和平人士。但這樣的攻擊行動扼殺了和談的契機,也讓埃及的調解人再也沒有理由阻止哈馬斯攻擊以色列。在這起行動後,我憤怒的向以色列高層抗議,但他們只說:『好了,你要說的我們都聽完了,現在,有沒有什麼關於埃及或哈馬斯的情報?』」

自從該攻擊事件後,巴斯奇只得與埃及而非巴勒斯坦連繫。他表示埃及高層對此事件回應相當冷靜,他們說有必要等待這波衝突冷卻下來。巴斯奇表示埃及情報組織正在進行他們所被授權的一切任務,而且他們堅信這些作為有實質效益。」

 以軍殺害賈巴里後隔天,以色列也有三名平民遭巴勒斯坦火箭擊殺(來源:The Associated Press)

巴斯奇最後說:「我非常難過,我很難過看到人們在互相殺害。我告訴自己,每多殺一個人,我們就在為下一代製造更多的仇恨與恐怖份子。」

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頭版揭示以阿拉伯籍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在其11歲的孩子奧瑪爾,馬夏拉威(Omar Masharawi)遭以色列空襲身亡,痛哭不已

 奧瑪爾仍在世時之生活照(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

文章來源;以色列《國土報 》,翻譯內容不代表翻譯者立場

最後,讓我們一起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間的和平祈禱
مع السلام

Monday 12 November 2012

多數以色列人支持一個種族隔離性的政府


調查顯示,若併吞約旦河西岸,多數以色列猶太人不願意承認巴勒斯坦人具投票權(來源:Haaretz 2012/10/23)

若以色列正式併吞巴勒斯坦人居住之西岸(West Bank)地區,多數以色列猶太公民皆支持建立一個種族隔離性的政府。

調查甚至顯示,多數受訪者皆公開支持歧視阿拉伯人。


 希伯倫(الخليل)地區之猶太住民向巴勒斯坦婦女潑灑紅酒

由戴洛(Dialog)民調機構,在猶太新年(ראש השנה)夜所作之民調,揭露了多數以色列猶太人反阿拉伯人與極端國族主義的態度本質。該民調由新以色列基金會(Yisraela Goldblum Fund)所主持,樣本包含了503名受訪者。

民調問題由一批鼓吹和平與人權運動之學者所撰寫,而民調由臺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卡米爾‧福其斯(Camil Fuchs)教授所主導。

高達59%猶太民眾,希望以色列政府在徵募員工時能偏坦猶太人,而盡量不要僱用阿拉伯人。而有49%,近乎一半的猶太人,希望政府能在對待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時,給予前者偏袒待遇。42%的民眾不希望與阿拉伯人居住在同一棟建築,同樣有42%的民眾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與阿拉伯孩童同班。

三分之一的猶太民眾希望政府能立法,剝奪以籍阿拉伯人對以色列議會(הַכְּנֶסֶת)之投票權。而高達69%的受訪者表示,若以色列併吞西岸,當地之巴勒斯坦人也不應擁有投票權。

 高達74%之絕對多數,支持在西岸地區,隔離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的使用道路。約四分之一 ─24%認為道路隔離是"有益的",另外50%則認為道路隔離是"必要措施"。

以色列境內擁有眾多水泥牆用以阻隔阿拉伯人,阿拉伯人若要通過只能透過軍事哨站,也有許多區域阿拉伯人完全被禁止進入

47%,意即將近一半的受訪者,希望以色列能將以籍阿拉伯人移送給巴勒斯坦政府。而有36%的受訪者支持將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城鎮移交給巴勒斯坦管理,以確保猶太人在西岸的屯墾區。

儘管以色列目前仍未併吞西岸,高達58%的猶太民眾相信以色列已經在對阿拉伯人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只有31%認為以色列並未執行種族隔離政策。共有38%,超過三分之一的猶太民眾支持以色列併吞西岸,而有48%反對併吞西岸。

 以色列保守派示威者高舉寫著「以色列的土地就該給以色列人」的牌子

該次民調完整結果 



以下文章是以色列知名左派作家基甸.利未(Gideon Levy)對此份民調之回應(來源:Haaretz 2012/10/23)

寡廉鮮恥的種族隔離政策 

選舉近了,所以現在又是一波政治民調潮。那些無聊民調可能告訴我們耶爾‧拉彼得(Yair Lapid)聲勢正在上漲,或是艾胡德‧巴拉卡(Ehud Barak)正在失勢,但有一個更加噁心,提供的訊息也更為重要的民調。

這個民調代表了以色列的形象,而且是非常、非常病態的形象。現在已經不只是那些海內外的政治批評者,而是連以色列人自己,都寡廉鮮恥的將自己視為國族主義的種族歧視者。

我們是種族歧視者,以色列人自己說我們在執行種族隔離,而且我們甚至想要一個種族隔離的政府。是的,這就是以色列。

 早年曾逃過納粹屠殺,也是建立以色列第一代的基甸.利未,如今卻是以色列最直言無諱的左派記者,也因此贏得2012年國際媒體獎(International Media Awards)

儘管有這樣恐怖的結果,這個民調直言無諱的揭露了一件事實,以色列人承認了這就是他們,而且不引以為恥。雖然同類型的民調之前也曾做過,但以色列人從來沒有這麼自娛娛人,就算他們承認自己種族歧視。對,現在大部份以色列人都相信以色列是個適宜居住的種族隔離國家。

大部份以色列人都不認為種族隔離是一項缺憾,反而正因為種族隔離,以色列才如此適宜居住。如果這樣民調結果是某個歐洲國家對猶太人的種族態度,我們一定舉國起來攻擊這樣的種族歧視。但若是我們歧視別人,那就不算數了。

所謂"猶太式民主"的"猶太"部份已徹底將"民主"擊倒,為其蓋棺。以色列人想要愈來愈多的猶太人,民主也愈來愈不重要。從今天起別再用猶太民主這個詞,猶太民主根本不存在,當然,那本來就不可能。從現在起這就是個猶太國度,對,只屬於猶太人的國度。民主?好呀!但那也只屬於猶太人!

因為這就是多數人要的,這就是多數人所定義出的國家。大多數人不想要阿拉伯人具議會投票權,不想要阿拉伯鄰居,不想要阿拉伯孩童在校唸書。正好,那就讓我們的國家愈乾淨愈好,把阿拉伯人通通清光光,或甚至可以做更多。

 2009年,美國猶太人在紐約發起示威,支持以色列軍事攻擊加薩,若干美國政治人物也到場聲援,示威者舉布條寫"伊斯蘭是充滿仇恨的邪教",並於訪問中稱要打敗全世界激進穆斯林,並將巴勒斯坦人清光光
 一名美國猶太人於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時,參與反戰示威,其標語為:「什麼時候我們猶太人才會注意到以色列已經瘋了?!」

多數人想要西岸地區的道路隔離,完全不會聯想到,自己猶太人在過往所遭遇,極度類似的歧視待遇。多數人要工作場所的差別待遇以及把阿拉伯人給送走。不用再矯揉造作了,這就是我們要的,這就是我們。

保守派可能會因為新以色列基金會做出這樣的民調,而攻擊他們。天啊!保守派會尖叫這說:「左派份子!你們仇視以色列!」但那些鬼叫不會改變民調的結果,這份民調係由可靠且知名的機構所主持。再說,這份民調又有什麼問題?除了變得更無恥以外,哪一項民調的結果我們不知道?看看保守派如何證實這份民調是錯的,看看他們有沒有辦法證實以色列人都想跟阿拉伯人一起住,證實多數以色列人都平等對待阿拉伯人,且兩者擁有同等的權利與機會。如果他們真的做得到,一定要大肆慶祝。


約旦河西岸的以色列公車路線圖,注意公車路線明顯在迴避巴勒斯坦人居住區(淺灰色),黃色粗線則是隔離用之水泥牆,巴勒斯坦人無法通過

這份民調不只以真象來與以色列人對質,也在質問以色列人未來將如何發展。而這明顯是民調主導者的主要意圖。你想要在巴勒斯坦土地興建屯墾區,你想要佔領巴勒斯坦土地,你想要內坦尼亞胡(נְתַנְיָהוּ,以色列強硬派領袖),你完全都沒對以巴兩國的和平方案有所貢獻。現在兩國和平方案胎死腹中,讓我們看看還有什麼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是什麼,連嬰兒也猜得出來,就是一國方案。一國?多數以色列人已經說這將是個種族隔離的國度,但沒有人去阻止這種演進,甚至還想要種族隔離。他們甚至不會去問自己:我們在往哪發展?未來十、二十年內有什麼發展趨向?好吧,如果按照現在這樣,而且一切沒有任何差錯的話,以色列人知道未來這個國家會怎樣,而且那是個令人難以啟齒的答案。

 到目前為止,這是以色列在2012年的國際形象:我們不要阿拉伯人、我們不要巴勒斯坦人、我們不要平等,然後叫其他一切通通去死。

價值觀與道德如此的扭曲。然後民主與國際法只會被應用來制裁仇視猶太人的人,所以不干我們的事。我們會讓內坦尼亞胡連任,並高呼自己是中東唯一的民主國家,同時哭叫著這個世界都在歧視猶太人。

世界各國人民對以色列政治影響的觀感,藍色長條表示正面觀感,黃色長條表示負面觀感,圖表中只有美國與奈及利亞兩國對以色列正面觀感過半
 全世界承認巴勒斯坦政府的國家(黃色),與不承認巴勒斯坦政府的國家(灰色)



以色列人為執行種族隔離政策與在巴勒斯坦人住地興趣猶太屯墾區,長期執行政策強制拆毀巴勒斯坦人住屋,導致超過十六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來源:ICAHDAl Jazeera)



 以下是該份民調釋出後三週,也是昨天巴勒斯坦加薩(غزة)地區的新聞:
巴勒斯坦民兵伊斯蘭吉哈德組織(حركة الجهاد الإسلامي)以飛彈襲擊以色列巡邏隊,並以火箭砲擊以色列南部城鎮,造成若干輕傷。以色列軍方隨即以坦克與戰機轟炸加薩市鎮。(來源:Al Jazeera)
以色列對加薩城鎮的轟炸行動共造成七死,其中三名為孩童。另外有五十二人受傷,包括六名婦女與十二名孩童。死者除兩民兵外,其餘皆為巴勒斯坦平民。(來源:Mondoweiss)

要終結巴勒斯坦衝突,還沒做到的還太多:


以色列平民要勇敢的面對自己道德的沉淪,不要為恐懼民兵,就偏差待遇甚至支持殺害所有的阿拉伯與巴勒斯坦平民

 巴勒斯坦當局應該制裁主動以火箭襲擊以色列城鎮的民兵組織

美國政府與媒體不應漠視巴勒斯坦的人道問題,而刻意偏坦以色列並提供其軍事援助(美國今年已給予以色列新台幣超過960億之外援 來源:PRESS TV)
 
 聯合國應制裁以色列政府所有非人道之軍事統治與種族隔離政策


如此,和平才能成為可能


最後,向所有無辜受害的巴勒斯坦孩童致意



مع السلام

Wednesday 7 November 2012

超洗腦埃及總統競選曲

開頭先聲明我個人並不支持此號政治人物,不過他的競選曲實在太洗腦了,所以我就拿來練習翻譯了。

以下影片版權歸屬艾哈邁德‧夏菲克競選團隊,個人僅負責為影片配製中文字幕



مع السلام

Wednesday 31 October 2012

穆斯林如何對待詆毀宗教的人?什麼是言論自由?

以下影片版權歸屬ARAM Production,個人僅負責為影片配製中文字幕

有關影片所討論之事件背景可參見此



穆斯林和平回應反伊斯蘭影片案例:西方國家穆斯林的玫瑰運動(Rose Demo)


玫瑰運動最早係由挪威穆斯林所發起,發起人除了為抗議該部反伊斯蘭影片詆毀先知暨全體穆斯林之內容,也為抹除少數穆斯林之暴力行徑,造成對全體穆斯林之負面刻板印象。玫瑰運動的響應者於街上對路人發送玫瑰花束,每一朵花束包含五張字條,其中四張寫著先知穆罕默德(PBUH)勸人為善之引言,另一張則是對知穆罕默德(PBUH)人格描述的歷史記錄。在10月27日一天,英國的穆斯林響應者即發送了3500朵玫瑰花束。(來源:Press TV)

مع السلام

Friday 19 October 2012

埃及革命之歌─《呀!塔希里爾廣場》(يا الميدان)

前言:塔希里爾廣場(ميدان التحرير)是2011年埃及革命的焦點所在;在該場革命中,埃及人民爭取民主選舉,並要求獨裁執政達三十年之久的前總統穆罕默德‧侯賽因‧穆巴拉克(محمد حسني مبارك)下台。在數十萬群眾於廣場示威,以及846人因革命犧牲後,穆巴拉克於2011年2月11日宣佈下台。隔年6月30日,埃及人民選出埃及史上第一位平民總統穆罕默德‧穆爾希(محمد مرسي)。


演唱:男聲─開羅奇(كايروكي) 、女聲─艾伊達‧阿爾─艾尤布(عايدة الأيوبي)

(男聲)
ياه يا الميدان
呀~~呀~~(塔希里爾)廣場
كنت فين من زمان؟

你曾在何處?
معاك غنينا ومعاك شقينا

我們與你一同歡唱、一同哀痛
وحاربنا خوفنا .. ودعينا

一同抵抗與恐懼,但也一同祈禱
إيد واحدة نهار وليل

只要不斷團結
ومفيش معاك، شئ مستحيل

沒有我們做不到的
صوت الحرية بيجمعنا

我們受自由之聲所號召
خلاص حياتنا بقى ليها معنى

最終我們的生命有所意義
مفيش رجوع .. صوتنا مسموع

一但我們的聲音被傾聽,將不再回頭
والحلم خلاص مبقاش ممنوع
而我們的夢想也不再被禁止

(女聲)

ياه يا الميدان .. كنت فين من زمان؟ 
呀~~呀~~(塔希里爾)廣場...你曾在何處?
هديت السور نورت النور
你打破了隔閡,啟發我們
لميت حوليك شعب مكسور

你讓分裂的派系再度團結
اتولدنا من جديد

我們因此重生
واتولد الحلم العنيد

就如同我們所堅持的夢想一般
بنختلف والنية صافية

以堅強的意志頑抗
أوقات الصورة مكنتش واضحة

即便有時前景並不明朗
هنصون بلادنا وأولاد ولادنا

但我們仍要守護我們的孩子與國家
حق اللي راحوا من شبابنا
以及年輕烈士所換取之自由


(男女合聲)

ياه يا الميدان .. كنت فين من زمان؟
呀~~呀~~(塔希里爾)廣場...你曾在何處?

(男聲) 
معاك حسينا وابتدينا بعد ما بعدنا وانتهينا

當我們遭到擊敗時,與你帶著相同的感觸,一同重新開始
لازم بإيدينا نغير نفسينا

我們必需以一己之力來改變我們的一生
إديتنا كثير والباقي علينا

你提供我們的已經夠多了,剩下的將是我們的義務

(女聲)
ساعات بخاف تبقى ذكرى

有時我害怕我們因此成為歷史
نبعد عنك تموت الفكرة

離開了你,隨著夢想一同消逝
ونرجع تاني ننسى اللي فات

再度為世人所遺忘
ونحكي عنك في الحكايات

而塔希里爾廣場只存在於故事之中

(男女合聲) 
 ياه يا الميدان .. كنت فين من زمان؟
呀~~呀~~(塔希里爾)廣場...你曾在何處?
ميدان مليان أنواع
彙集眾人的廣場
اللي بايع والشجاع

其中有堅定者、也有半途而廢者
فيه اللي حابب واللي راكب واللي بيزعق واللي ساكت

有情侶、也有過客;有高呼者、也有沉默者

 (女聲)

نتجمع نشرب الشاي
我們氣定神閒的一同品茶
الحق عرفنا بنجيبه إزاي


但我們已確知如何爭取權利
خليت العالم يسمعوا

你讓我們的聲音得到全世界的傾聽
والجيران يتجمعوا

讓眾人得以團結

(男女合聲) 
  
ياه يا الميدان .. كنت فين من زمان؟
呀~~呀~~(塔希里爾)廣場...你曾在何處?
فكرتنا هي قوتنا
思想是我們的力量
وسلاحنا في وحدتنا

而團結則是我們的武器
ميدان بيقول الحق

只願呈現真相的廣場
بيقول للظالم دائما لأ

永遠都會向暴君說不
ميدان زي الموجة

在革命中隨波逐流的廣場
ناس راكبة وناس مشدودة

有人乘著潮流而行,也有人被潮流推動
ناس بره بيقولوا ديه هوجة

旁觀者則冷眼的說這不過是一群暴民
والأعمال مكتوبة

然後歷史也因此被寫下

ياه يا الميدان .. كنت فين من زمان؟

 呀~~呀~~(塔希里爾)廣場...你曾在何處?

مع السلام

Friday 14 September 2012

仇恨的經濟效益(The economics of hate)

(影片來源:Al Jazeera)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官方逮捕基督徒女孩麗姆夏‧瑪希赫(رمشه مسيح)之行動,再度提高了以宗教之名行使群眾暴力之風險。

該名女孩遭控焚燒可蘭經,但也有報告指出其所焚燒的實際上是教導穆斯林如何以正確腔調與發音朗誦可蘭經之教材《光之法則》(الـقــاعـدة الـنــورانـيــة),瑪希赫也因此被以褻瀆罪關押。

 關於其被補細節與年紀之報導內容也多有矛盾,某些報告稱其只有11歲且有唐氏症。

 巴基斯坦的基督徒也針對此事在喀拉蚩(کراچی)發起示威抗議,要求釋放該女孩並撤銷反褻瀆法。

另一些基督徒則因害怕因此事遭到暴力攻擊而逃離家園。在過去,巴基斯坦群眾殺害許多被視為褻瀆宗教者,甚至鼓吹修改反褻瀆法的政治人物也遭殺害。

人們在巴基斯坦常常被貼上褻瀆者的標籤,其中某些案例吸引到國際關注。

‧2010年5月,武裝人士以褻瀆宗教為由攻擊兩所艾哈邁迪派系(أحمدية)之清真寺 ,殺害超過90名禮拜者。

‧2010年5月,基督徒亞希雅‧比比(آسیہ بی بی)因被同事控告汙辱伊斯蘭而遭法院宣判死刑,目前宣判仍在上訴中,比比也仍在獄中。

‧2011年,巴基斯坦省長薩爾曼‧塔希爾(سلمان تاثیر) 與夏赫巴茲‧巴赫堤(شہباز بھٹی)皆在公開呼籲修改反褻瀆法後遭暗殺。

 ‧2011年,在巴赫瓦爾布爾(بہاولپور),上千群眾將一據稱是褻瀆可蘭經的男子強押至警局,並將至圍毆至死。

穆斯林也常被控為褻瀆者,目前巴基斯坦反褻瀆法的控告對象有一半以上都是穆斯林,圖為2010年在拉合爾(لاہور)遭武裝攻擊的清真寺

 「我認為這款律法在起點上就是不好的─這是人制訂的法律而完全與宗教無關。如果你回顧我們(穆斯林)的歷史,也就伊斯蘭教與先知穆罕默德的歷史。穆罕默德本人即對那些辱罵他的人極度寬容,他從不對那些對他極度污辱的人進行抱復,例如(在麥加)那些對他扔擲垃圾的人。所以若他可以容忍被汙辱,但我們卻不能,這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艾伊莎‧坦米‧哈卡(Ayesha Tammy Haq)─巴基斯坦律師既民權人士



仇恨的經濟效益
2012/9/5(來源:The News International)

顯而易見的,早在年幼的麗姆夏被以如此無法理解的罪名起訴前,也就是早在被撕碎的宗教文獻遭隨意丟擲,激發眾怒前,就有很多潛在因素已在蘊釀。

貪腐的教長、求愛被拒的鄰居與貪婪的富人,這些在最可鄙的褻瀆案事件中最常見的角色,理所當然地,也在此次案發的梅赫拉巴德(مہرآباد)粉墨登場。

但在一個兩百多來都是基督徒的主要居所,而且穆斯林在一年前才自願協助基督徒興建教堂的地方,卻最終還是給這樣不識字的孩童冠上褻瀆者之罪名,還讓她遭獨自監禁數個禮拜?在伊斯蘭馬巴德(اسلام آباد)附近這個穆斯林與基督徒一直和平相處的貧民窟中,是什麼原因驅使一個教長去策劃要趕走所有的基督徒?

在巴基斯坦,褻瀆罪犯常激起眾怒,為褻瀆罪犯說話者也恐有生命危險,去年一月,旁遮普(پنجاب)省省長薩爾曼‧塔希爾為基督徒褻瀆罪犯說話,並要求修改反褻瀆法,即遭暗殺。也因此褻瀆罪犯常常在缺乏證據下仍被判刑。(影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親自造訪梅赫拉巴德就能發現該地長期以來就處於嚴重的對立與分裂─也是這樣個人、經濟與政治因素的交匯,終促使麗姆夏的悲劇變得無可避免。

麗姆夏影響最為明顯的對立,就是作為該地地主的族長們,與當地教長的對立,而且這樣對立早在此次事發前就一直存在。

本次事件的主角麗姆夏‧瑪希赫,雖然外界對她實際年齡與身心狀況報導矛盾不一,但在案發後之醫療檢驗顯示其年齡約為十四歲,且心智能力低於其年齡應有表現

麗姆夏一家的房東,阿姆賈德(امجد)族長以及當地其他族長租給許多基督徒家族上百棟破爛棚屋。也因此當地基督徒因在麗姆夏被捕後,害怕遭暴力攻擊,而倉皇逃離時,經濟考量以及其他原因迫使穆斯林地主去追尋那些逃亡的基督徒,並將之帶回梅赫拉巴德。對像阿姆賈德這樣每月光靠租金就可賺取三十萬盧比(پاکستانی روپیہ;折合新台幣約九萬三千元)的人來說,基督徒的大逃亡簡直是災難一場。阿姆賈德同時還經濟著他所謂"幫傭仲介"的機構,他藉此讓基督徒房客在穆斯林住家中幫傭,並抽取佣金。自八月十六日以來,他的手機就從來沒有停過,許多客人都在跟他抱怨失蹤的傭人還沒回來工作。

事實上,這起基督徒的大逃亡給阿姆賈德造成極大的困擾,也因此他在八月二十四日的週五禮拜上提起去年一名穆斯林男童對另一名基督徒男童舉止不當的敏感案例。「我問他們為什麼當時,為什麼全體穆斯林不為那一個男童的不當行為負責而全體離開?」阿姆賈德表示,表情略顯不滿。

除此之外,穆斯林地主們還有另一個理由,使他們與教長分庭抗禮,"保護"他們的基督徒房客。那些貧苦的基督徒都是極為聽話的房客與勞工。他們很馴服、從不抱怨,而且總是遵從上面的吩咐。事實上,他們甚至接受為了工作而在週日以外都不去教堂作禮拜。阿姆賈德說:「想像一下把這些人換成普什圖人(پښتانه;阿富汗南部與巴基斯坦西部種族),那會變成僱主每天的折磨。」

但若穆斯林地主們是因為經濟因素才公然反對教長,那又是什麼因素驅使那名教長─卡利德‧希斯提(خالد چشتی)去做恰恰相反的事:也就是為何他要以實際行動去驅逐基督徒?

在梅赫拉巴德的宗教階層,就像其他所有地方的所有宗教一樣,跟那些非教士階層的人一樣有經濟考量。作為精神食糧的生產者─作為婚禮的主持人、在嬰兒出生其為其進行喚禮(أَذَان)、作為宗教儀式的主持人、作為禮拜的講道人、作為神學且甚至是社會的基礎政治與法治理念的詮釋者─宗教階層永遠都需要追隨者。想像一下,被困在這個以基督徒為主的社群,對希斯提教長來說是多麼氣餒的一件事呀!想像一下,他若能驅逐這些異教徒,改以另一大批穆斯林去執行他的吩咐、去捐獻給他的清真寺、去擴建他的清真寺、或甚至將他視為精神領袖?

所以當宣稱基督徒播放音樂干擾穆斯林禮拜,或著是成立遊說團都不能說服當地人去驅逐基督徒,希斯提教長還剩什麼選擇呢?

把燒過的可蘭經頁面偷偷放在一個不識字的基督徒孩童的袋子裡,然後哭喊著:「伊斯蘭危險了!」?

9/2,當初起訴麗姆夏褻瀆罪的希斯提教長遭巴基斯坦檢方調查發現涉嫌重大,而被以製作偽證與褻瀆宗教為由,遭到扣押(影片來源: AFP)

由於很多梅赫拉巴德的居民都來自戈吉拉(گوجرہ),並且在那裡有親戚,所以在麗姆夏遭控褻瀆宗教當晚,督徒家庭就逃離梅赫拉巴德,一點也不讓人意外。2009年戈吉拉的暴動還令當地督徒記憶猶新,當時只是褻瀆宗教的謠言就讓超過四十戶基督徒住家被燒,並造成七人死亡。也因此對希斯提教長來說,這些人正是利用褻瀆罪來恐嚇的最佳目標。

這些明顯的分野,基督徒與穆斯林、地主與教長、有土地的穆斯林,跟那些沒有土地,但願意與教長聯合與地主對抗的穆斯林─只顯現了在這樣荒蕪的貧民窟,一項在全世界都通用真理依然可行:那就是經濟與權力,通常才是那些會造成仇恨與死亡的活動,背後的真正目標,而宗教不過是表面的一層皮而已。在許多層面上,梅赫拉巴德只是現今不公平的社會的一個縮影,只要你屬於一個群體,你就會擁有那個群體所坐擁之福利,或擁有其所遭遇之不平。

兩週前,阿姆賈德族長曾跟我說,麗姆夏的褻瀆案,可能完全是希斯提編造的,我便要求他去找警方就此做筆錄。但他卻說現在還不是時候:「就讓這件事過去吧,這樣對大家都好。」

現在,希斯提教長也因為他強加在麗姆夏身上的罪名被羈押:褻瀆罪。

麗姆夏一案在巴基斯坦國內也引發普遍譴責,連伊斯蘭宗教團體也懷疑該案背後之審判不公,巴基斯坦全國神學士議會(All Pakistan Ulema Council)即組織抗議對麗姆夏的控告,並要求確保麗姆夏全家人身安全(影片來源: AFP)

阿姆賈德的外甥哈瑪德(حماد),也是此起褻瀆案最初的原告與目擊人證,也早已消失。當然,背後還有另一個故事。

當地一些住戶稱有一名穆斯林男子向麗姆夏的姊姊求婚遭拒,沒過幾週後,麗姆夏即被控焚燒宗教文獻。

所以哈瑪德就是那個求愛被拒的鄰居嗎?有些人如此認為,其他人說也可能是麗姆夏住家對面"夏魯吉爾CD專賣店"的男店員。自麗姆夏被控告起,我們就能看到愈來愈多的訊息與醜聞被揭露,而這些訊息與醜聞或許也終將被澄清。

9/7,麗姆夏被保釋出獄,為避免再受此案相關之眾多紛擾影響,麗姆夏被直昇機搭載到秘密地點與其家人重逢(影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在1978到1988年統治巴基斯坦的第六任總統,穆罕默德‧齊亞‧哈克(محمد ضياء الحق)將軍,制定了當今在巴基斯坦所行使之反褻瀆法。

「齊亞將當初從印度繼承過來之反褻瀆法進行大幅修訂,以建立一個以伊斯蘭法統治之伊斯蘭政府。」拉合爾最高法院之律師席娜‧哈菲祖娜(Hina Hafeezullah)表示。

最早之反褻瀆法可追溯自英國殖民統治的1860年,該法禁止「蓄意汙辱任何階層之宗教,而去破壞或玷污其宗教禮拜場所。」,並在1927年被修訂以強調犯罪者的意圖。

但在1982至1986年間,齊亞對反褻瀆法作出了大幅調整。

第一次修訂內容包含玷污可蘭經可處無期徒刑,並禁止艾哈邁迪派系自稱為穆斯林。但當今巴基斯坦最廣為人知的反褻瀆法,是在1986年所修訂之內容,其明訂污辱先知穆罕默德者將可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在巴基斯坦建國至齊亞修訂反褻瀆法以前,巴基斯坦全國褻瀆罪案例僅不到十起。但此1986年至今,巴基斯坦全國估計已有1200~4000起褻瀆罪案例。

宗教學者薩法拉茲‧安萬(Sarfaraz Awan)說道:「應要有公開討論讓人們了解這些法條所謂為何、如何應用且何時應用。」


穆罕默德‧塔希爾‧阿爾─卡迪(محمد طاہر القادری)博士是巴基斯坦最著名的伊斯蘭神學家,但因其反對齊亞的獨裁統治,齊亞修訂反褻瀆法也從未徵詢其神學意見。卡迪堅決反對當今巴基斯坦之反褻瀆法,並稱其違背伊斯蘭法本質,反而比較接近聖經法(影片來源:TV 2 News)

巴基斯坦國家和諧部部長保羅‧巴赫堤(Paul Bhatti)表示,希望此案最終所伸張的正義,得以終止巴基斯坦反褻瀆法長期的濫用與誤用(來源: The Express Tribune)
مع السلام